近日,在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GMP车间外,陆陆续续到了二十多台科研设备,有人问:这是要干大事?
原来,该研究院经过2024年11月转型优化后,依托核心研发成果,其孵化公司重庆艾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果断投资5000万元,下单购买科研设备和技术转化,聚焦细胞存储、诱导多能干细胞 (iPSC) 重编程及建库,未来将围绕关节炎、肌腱病和肿瘤等等产业化方向进行器械和药物开发。
据了解,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无限自我更新和分化为生物体所有功能细胞类型的能力,是再生医学领域最关键的“种子细胞”。在“重编程”过程中,通常将几个关键基因引入成体细胞中,从而使这些细胞恢复到类似胚胎干细胞的多能状态。
“传统的药物治疗关节炎,主要针对抗炎和镇痛作用,还没有修复或逆转相关关节损伤的治疗办法。”项目负责人谭晓康博士说,“通俗地讲,通过储存的脂肪干细胞,进一步开展系列IPSC重编程,可以制备出促进损伤关节‘逆生长’的iMSC细胞及其外泌体,从而使受损的软骨和肌腱修复至健康状态。”
“经过我们的科研团队长达十余年的研究,该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就是严格按照医疗器械和药物开发流程开展系列转化工作。”谭晓康博士说。
尽管科研攻关顺利,但医疗器械和药品动辄三五年甚至十余年的临床验证,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从何而来?
“好在新区启动了新型研发机构的优化转型工作,以拨投结合的方式,支持和激励新型研发机构聚焦产业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形成自我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谢海琼院长说。
在两江新区招商集团的牵线搭桥和科技创新局的支持下,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与海南琳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合作,研究院以知识产权入股、双方在两江新区注册成立重庆艾克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围绕细胞存储和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及建库等方向进行产业化。海南琳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决定首期投入5000万元,目前已到账1000万元。不仅如此,两江新区社发局推动研究院与两江新区人民医院围绕细胞存储和组织样本库建设展开合作,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细胞储存的重要性。
除了吸引融资外,重庆生物智能制造研究院还在积极联系社会资本,共同成立专项投资基金,“后续,我们将紧扣市场需求,促进技术与市场融合、创新与产业结合,抢抓产业发展新风口,推动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高水平转移转化”谢海琼说。
来源:两江新区官网